冯卫东:百果园、马佳佳、三只松鼠都踩到的品类陷阱

2018-07-06 14:12:01

简介李斯先生的书里有观点称在高端容易打造品牌,在低端容易挣钱,然后拿劳斯莱斯和沃尔玛来打比方。但其实这两个能放在一块比吗?就好像把动物和...

冯卫东:百果园、马佳佳、三只松鼠都踩到的品类陷阱

李斯先生的书里有观点称“在高端容易打造品牌,在低端容易挣钱”,然后拿劳斯莱斯和沃尔玛来打比方。但其实这两个能放在一块比吗?就好像把动物和植物拿来比,是不对的。不同品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异,不适宜摆放在一起类比。

有些人可能认为品类还要细分会不会太学究,实际上不是,分类是一个深入分析的基础,能更好地指导定位实践。本文就用鲜活的案例来说一说渠道品类和产品品类的爱恨纠缠,事实证明,还是有很多企业家和创始人并不重视这个区别,犯了与此相关的错误,踩了品类不清的大坑,可能至死还没明白错在哪里。

 

渠道品类包含并大于产品品类

产品品类/品牌就是顾客问的“买什么?”,渠道品类/品牌就是顾客问的“去哪买?”,所以它们的区别很明显,就看是否有明显的增值,或者你自己问问看。

产品品类能直接为顾客使用者创造价值或效用的产品或服务,有如下三个特性:物理特性(品类内在的直接利益)、市场特性(影响顾客选择的市场表现)、经济特性(顾客可能不太care,但设计商业模式、做配称的时候要用到)。渠道品类更复杂一些,但也有这三个特性,下面会细讲,它是包含并大于产品品类的。☟

 

百果园屡试电商屡亏钱

渠道品类是分阶的,一阶二阶乃至高阶,怎么区分呢?“一阶渠道”直接销售产品品类,比如超市、便利店、药店、水果店、美食广场等,品牌专卖店就是产品品类,但是销售众多产品品类的就变成了一阶渠道。

而高阶渠道是大于一阶渠道的,一般是一些品牌很难在shopping mall里单独生存了,比如map Belle,就是集合了许多无法单独开店的品牌,它可以算是二阶渠道或者高阶渠道。(东哥点评:这个名字不太好,又是属于品牌自恋。应该叫map shoes或其它,最好有一个中文名,定位反应会更好。)

高阶渠道包括一阶渠道,除了直接卖产品,就是店中店的入驻,比如大型超市里药店、茶叶店等入驻,购物中心的阶数就更高了。

对于品类分阶的划分,对企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,比如百果园,它一直想分身做自己的线上百果园,做了很多年都没做起来,一做就亏钱,有种做了是找死不做是等死的感觉,很痛苦。“我们投资后,迅速建议它的线上策略就应该做店中店,跟其它所有生鲜平台合作,结果所有平台都找过来了,京东到家,天天果园,美团百度外卖等,找高阶渠道,作为一阶渠道入驻,线上广泛合作,不会亏钱,量也上得快,而且这些平台还有很多补贴。线下专注就对其它水果店建立垄断地位。”

 

泡否要是卖马佳佳牌芭比娃娃可能不会死

渠道品类的物理特性包括:便宜(降低多数情形的交易费用,要注意卖便宜货和便宜卖货是两回事)、便利(降定特定情形的交易费用)、特色(降低特色人群比如特定收入水平人群的交易费用)。

可以看出来,这些特性都是跟交易费用相关的,因为渠道品类从事的不是增值的活动,而是流通的活动的,大部分费用都是交易费用,物流仓储等等。聚焦首要特性夺取品类领导地位,聚焦次要特性完成品类分化,比如聚焦便利就分化出7—11便利店等,聚焦特色分化出专门的水果店和玩具店等。

但是现在太多企业不知道渠道品类和产品品类的区别常识了,把做渠道品类的方法用在产品品类上,把做产品品类的做法用到渠道品类上。把这两种做法混淆,是一定会出问题的。

比如早些年红极一时的马佳佳的“泡否”,它适用于产品品牌的做法,建立彰显价值,但实际的做法却是渠道品牌的:卖别人的东西,但跟便宜特色又一点儿关系也没有,顾客冲着马佳佳来买店里的东西,实际上买到的却是普通品牌。再比如胖东来,它也忘了自己是渠道品牌,搞起了产品品牌的玩法,致力于宣扬企业文化之类的。

 

三只松鼠有点晕:渠道产品傻傻分不清

产品品牌成长的基本策略就是扩渠道,而渠道品牌成长的基本策略就是扩产品。但是渠道品牌尽量不要推自有产品,而且要管理认知边界,扩哪些品类扩什么都是有讲究的。

比如三只松鼠,在营销和顾客体验上做得都挺好,根本的问题是搞清楚要用产品品牌的打法还是渠道品牌的打法呢,否则配称是不可能做到高效的,后果就是一直高速增长却没办法盈利。

另外,现在它所有的产品都叫“三只松鼠”,如果做渠道品牌,就要把第三方的产品品牌引进来,因为产品品牌出问题,对渠道的伤害是比较小的,比如说格力空调出问题,对国美和苏宁的伤害是比较小的。但是三只松鼠现在用产品品牌的做法来做渠道,包罗万象,什么都做,这时一个产品出问题了会影响整个品牌的。之前已经出现过负面的问题了。

还有一个项目,是做金融产品的,其实金融界也是一样可以分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的,过去银行既有产品也有渠道功能,现在开始出现产销分离的趋势,这个产品就不知道自己是产品品牌,一直自己建app,搞直销之类的,一直赚不了钱。其实做产品品牌就扩渠道就好了,让第三方渠道去卖。

 

7-11的自有品牌为什么在中国卖不火?

格力要担心,也应该是担心国美推出自有品牌,国美并不用担心格力自己开专卖店,因为大部分品牌产商是承受不了自建渠道的,早已经不划算。格力的专卖店跟国美也不是竞争对手,比如美的空调能在格力卖吗?

渠道品牌正确的做法是做选择题而非填空题,在做选择题时,其实最好利用一些野心勃勃的新品牌,因为它们是愿意做牺牲的,但是要做“婚前协议”的,比如一年之内是排它方渠道的,当销售额达到多少的时候可以去其它店,但三年内在其它地方只能更贵不能便宜。

这些新品牌可以帮助渠道建立便宜的定位,不是说价格上真得便宜多少,而是用这些新品牌在顾客心目中建立心智中便宜的印象,帮渠道建立便宜的锚点。


但是屈臣氏这类大渠道品牌经常看到别的产品卖得好,就要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,其实这样是不理智的。要约束自有品牌的扩张,一般在新品牌断流,品类已经成熟的时候,可以推荐一些自有品牌,但中国市场源源不断有新品牌产生,比如7-11在日本推出自有产品很成功,但是到中国就不行,就是因为干了许多填空题而非选择题。

一般来说,就算推出自有品牌,也很少选择婴儿食品酒类等品类,而是一些顾客不怎么care品牌效应的产品,比如纸巾。

最后,从大局来看,渠道品牌要考虑的是提高价值链整体的效益,以及供应商的利益,而不是和产品品牌一较高下。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天生就是合作伙伴,可以产生协同效应,完全能以共赢的姿态相处。(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东哥现身授道)

 

Tags:百果园 三只松鼠